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
激光設備在工業制造領域中不斷實現創新與升級。國內外激光產業迅速崛起,其中納秒、皮秒、飛秒激光技術更是成為了市場的焦點。這些激光技術以其獨特的時間單位命名,為各行業生產制造提供了先進的激光應用解決方案。那么,這些看似深奧的名詞究竟代表著什么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首先,讓我們對時間單位進行換算:
毫秒(ms)與秒的關系是千分之一,即0.001秒;微秒(μs)則是十萬分之一秒,也就是10-6秒;而納秒(ns)和皮秒(ps)則更為短暫,分別代表著十億分之一秒和萬億分之一秒的時長。至于飛秒(fs),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計為十的負十五次方秒。這些時間單位在激光技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市場上常見的納秒、皮秒、
飛秒激光加工設備正是以這些時間單位來命名。這是因為不同材料的加工需求需要選擇不同的時間單位。激光加工設備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設備,其中納秒、皮秒、飛秒是脈沖時間單位的體現,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單脈沖能量、脈沖頻率等。在不同的加工條件下,選擇的時間單位會有所不同,這也正是命名規則的由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激光技術在加工應用中的區別。
首先是在電路板設計中,人們開始使用陶瓷基底代替傳統的塑料基底以獲得更好的導熱效果。為了保證基底的穩定性不受鉆孔過程中熱輸入的影響,皮秒激光成為了理想的選擇。皮秒激光能夠以沖擊鉆探的方式完成孔的加工,并保證孔的均勻性。除了電路板,皮秒激光還可以對塑料薄膜、半導體、金屬膜和藍寶石等材料進行高質量的鉆孔操作。
在劃線和切割工藝方面,通過掃描的方式疊加激光脈沖可以形成線。對于陶瓷等硬質材料,通常需要大量的掃描才能深入到材料內部,直到線的深度達到材料厚度的1/6。然后沿著這些刻線從陶瓷基底上分離單個模塊,這種方法被稱為劃線。另一種切割方法是使用超短脈沖激光燒蝕切割,也稱為消融切割。激光對材料進行燒蝕,去除材料直到它被切透。
至于納秒激光和飛秒激光的應用,它們常用于特定材料的加工。例如,納秒紫外激光切割機通常用于薄膜材料的加工;而飛秒紫外激光切割機則常用于脆性材料和導電薄膜氧化物的加工等。
綜上所述,激光技術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納秒、皮秒、飛秒等技術以其獨特的時間單位命名,為各行業生產制造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選擇適合的激光設備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材料和加工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和其他相關因素。